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百亿募资,近千亿市值,这家国产医学影像“独角兽”从融资至上市,一直备受关注。如今国内医疗器械赛道逐渐兴起,联影医疗也迎着政策的“东风”成功上市,在前有外资“GPS三巨头”拦路的竞争格局下,作为“后来者”的联影医疗能否突出“重围”?
2022年科创板最大规模IPO花落联影医疗,这家医学影像“独角兽”也将在8月10日启动申购。
根据公司披露,此次公司预计募资124.8亿元,用于投向下一代产品研发项目、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项目、营销服务网络项目、信息化提升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按发行价109.88元/股计算,联影医疗的估值达905亿。作为国产医疗器械“龙头”,同样涉及医学影像业务的迈瑞医疗此前在2019年登陆科创板时,其首日市值也不过850亿元。
对于联影医疗上市之事,此前市场一度质疑,这家近三分之一利润来自政府补贴的“独角兽”,吃着政策的红利,吹着资本的“东风”,其自身实力真的能撑起近千亿市值吗?
百亿募资,近千亿估值
对于国内医疗领域,联影医疗的成功上市,算得上是2022年行业的一件大事。
7月19日,证监会网站发布关于同意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就此国内医学影像“独角兽”联影医疗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根据规划,联影医疗计划在8月10日启动申购。公司预计募资124.8亿元,按发行价109.88元/股计算,联影医疗的估值达905亿。
如此大体量的募资金额在年内A股市场位居第二,而在2022年的科创板中,属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联影医疗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同时在美国、马来西亚、阿联酋、波兰等地设立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
近年来,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逐渐壮大,自2015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2.4%,2020年其市场规模达500亿,如此庞大市场需求下,联影医疗近年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
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联影医疗营业收入分别为29.79亿元、57.61亿元及72.54亿元,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56.03%,净利润从2019年的-7351.98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4.17亿元。
此外,根据联影医疗预计,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38.57亿元至41.65亿元,同比增长25%至35%;预计净利为7.64亿至8.42亿元,同比增18%至30%。
从联影医疗此前的账面现金流来看,公司似乎并不缺钱。2018年至2021年,公司期末现金流净额分别高达2.12亿元、2.58亿元、31.20亿元、9.42亿元。
而如此殷实的家底已赶超一众上市公司,并不缺钱的联影医疗为何如此大手笔募资?
根据联影医疗计划,此次募资的61.68亿元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项目,31.26亿元用于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项目,7.35亿元用于营销服务网络项目,4.52亿元用于信息化提升项目,2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此前联影医疗2019-2021年在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6.90亿元、8.50亿元和10.48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3.17%、14.76%和14.45%。而此次募资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费用这一数目则远超过公司前四年研发支出的总和。
从当前国内高端医学影像市场来看,行业一直被以外资“GPS三巨头”(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垄断,多个实力强悍的外资“劲敌”成了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而这也是为何联影医疗如此注重研发的根源所在。
团队“西门子味”十足,
中国人寿、国投等资本现身股东阵营
作为医学影像国际市场的巨头,长期占据中国市场的西门子医疗在联影医疗的招股书中也被列为潜在竞争对手。
根据招股书提及,西门子医疗2021年研发费用为15.46亿欧元,GE医疗则为8.47亿美元。横向对比来看,联影医疗的研发投入与西门子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然而,虽研发投入与海外巨头尚有不小的差距,但联影医疗的研发团队却也实属强大,细究其中,不乏有不少从外资“西门子矩阵”转投的成员。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实控人薛敏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磁共振物理专业,而后在1988年出国留学工作,拿到了凯斯西储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此后曾任西门子核磁共振有限公司总经理。
而董事长、总经理及CEO张强则拥有上海交大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士及硕士学位,并在凯斯西储大学获得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曾于上海交通大学任教三年,先后任西门子医疗美国资深科学家、中国西门子迈迪特磁共振有限公司副总裁、西门子医疗美国东南区市场开发总监、西门子医疗中国磁共振事业部总经理。
除此之外,联影医疗联席CEO以及公司COO都曾有过在西门子公司工作的经历,且公司的科学顾问Hermann Requardt,也曾是由西门子医疗的CEO。
而正是因“西门子味”十足,也给联影医疗带来不小的麻烦,此前联影医疗与西门子曾因名为“一种磁共振超导磁体集成线圈及其制作方法”的专利陷入纠纷,后于2016年12月联影医疗该发明专利的保全措施得以解除。
截至报告期末,联影医疗共有2147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为39.19%;公司1982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超过500人具备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
凭借杰出的研发团队,公司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700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超过1200项,海外发明专利超过400项。
研发团队实力的不容小觑叠加赛道前景无限,联影医疗近千亿量级的估值背后是上市前多家资本的青睐。
从此前融资历程来看,2017年9月,联影医疗迎来33.33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333.3亿人民币,创下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的纪录。
据悉,A轮融资由中国人寿大健康基金和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领投,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金智德、中信证券、国开开元、招银电信等投资机构共同出资完成。
实则,上海联和在2017年5月就投资了联影医疗,成为天使轮的第一批投资人,而如今上海联和即将坐收渔翁之利,一直陪跑的上海联和现在是公司的第二大机构股东,持股16.38%。而穿透股权,上海联和实则是上海国资委完全控股的子公司。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控股股东薛敏实际可支配的公司表决权比例为31.88%。除上海联和外,还有2家国有股东,分别为国风投、湖北科投,持股比例为1.34%、0.29%。
同时公司设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及上海影董为发行人员工持股平台,其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张强,合计持有公司8.56%的股权。
国产医学影像逐渐崛起,
联影医疗何以撑起近千亿市值?
从上述股东名单中,不难发现联影医疗股东中包含国风、国开等多家国家级基金机构,同时也不乏粤科鑫泰等地方国资基金,而这也正体现了当前国家对国产医学影像市场的重视程度。
而作为国产医学影像第一股,却拿着高额补助,这也成为市场诟病的风险之一,对此联影医疗也在招股书中写入。
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3.06亿元、3.48亿元及4.38亿元。2020年和2021年,公司受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例较高,分别为30.11%及25.83%。
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联影医疗也迎来了业绩的转折点。由于X射线成像和CT是诊断新冠感染的重要设备,疫情导致市场需求大增,进而为联影医疗带来销量的大幅增长。作为国内主打高端医学影像的龙头企业,在2020年按照新增销售台数计,已是中国市场最大的MR设备厂商。
具体来看,2020年,联影医疗CT系列产品销量达到1277台,较2019年增长了663台,带来了超过15亿元的增量收入。同时,得益于X射线成像系列产品销量倍数增长,也带来了超过4.6亿元的增量收入。
在疫情常态化后,作为产业链上游的联影医疗是否会导致销量下滑?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企业发展的支持性和指导性政策,为联影医疗的研发成果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联影医疗产品已经入驻全国近900家三甲医院。
联影医疗之所以备受国家支持及资本青睐,实则也是因其高端医学影像“独角兽”的身份。
在中国3.0T及以上MR设备市场中,主要参与者为“GPS三巨头”,也就是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而联影医疗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影像医疗企业,其在当今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
从招股书获悉,国内影响市场长期被外资垄断,联影医疗将上述三家外资企业设立为同行业竞争对手,而却未将市值超3000亿的迈瑞医疗列入,主要也是因双方业务互补交涉的原因。
医学影像设备一直都是整个医疗器械行业里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因其门槛极高、研发周期极长。迈瑞医疗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龙头,其医学影像业务也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布局板块仅限于超声领域。当前迈瑞医疗在中低端有所突破外,高端却依然不能立足,因此两大巨头虽有竞争却处于“双寡头”的局面。
联影的突出优势就在于高端,在MR产品里,国内公司只有联影拥有3.0T及以上产品;CT产品里,联影更是拥有全球唯一的320排/640层产品;PET/CT产品,也更是拥有全球唯一AFOV>120cm产品。
截至报告期末,联影医疗累计向市场推出80余款产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
如此看来,上市后的联影能否站稳千亿估值,还要看其国内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持续突破能否顺利实现。